中國式安全感:2億視頻監控鏡頭守護社會生活
隨著科技發展,視頻監控設備早已成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必需品,車站、公園、公路、街角隨處可見,數量龐大的視頻監控設備從各方面為社會安全與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中國式安全感 監控覆蓋面不斷擴大
古往今來,更高的社會安全水平平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監控網絡,視頻鏡頭超過20000萬個。安裝視頻監控依賴,各類案件均有大幅下降,全球犯罪與安全指數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治安保障水平最好的國家之一。這些視頻監控攝像頭,打造了中國式安全感,早已成為守護城市安全的“天網”。
值得一提的是,遍布城市的監控攝像頭,只有一小部分歸公共安全機關所有,其余大部分為其他部門、公司和商戶安裝,僅憑目前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量,難以實現迅速有效的排查。因此,2019年,發改委等九部門出臺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全域覆蓋和全網共享,以實現視頻監控信息的全天候應用。此外,與民用監控打通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民用監控無論在城鄉均有很高的普及率,若能與公安監控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公安部門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分析出不法分子的行動軌跡并調用附近警力進行攔截。當然,這一辦法需要配合相對完善的隱私保護措施。
交通監控全國聯網 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在上個月(2019年8月)的中國交通安全論壇上,公安部交管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年底將實現交通監控視頻“全國聯網”。
以往交通視頻聯網局限于一城或一省,若實現交通視頻監控全國聯網,那么將有效遏制“流竄作案”的交通違法行為,例如套牌車問題,有助于提高執法效率、降低執法成本,對交通違法者是一種有力的震懾。當然,最終能發揮的作用還取決于各地交通部門能否進行無縫對接執法以及相關設施布局和維護情況。
AI+視頻監控好處多多
提及視頻監控,就不能不提近年來在全國迅速普及的人工智能技術。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領域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包括圖像識別、視頻結構化及智能大數據分析。
圖像識別能夠對視頻監控畫面進行處理,識別出不同目標與對象,典型應用就是人臉識別。9月3日,《經濟半小時》曾播出一段找回失蹤兒童的視頻,在這則新聞中,深圳警方所應用到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就是主要工程,根據一張3歲兒童的照片成功找回了失蹤十幾年的孩子,讓失散的家庭成員重新團聚。
視頻結構化則能夠通過特征提取、目標識別等手段將視頻內容按照一定的關系組織成方便人和計算機理解的文本信息,生成公共安全線索,達到提升視頻查找速度、降低存儲容量的目的,是盤活視頻數據的關鍵。
而大數據分析則是促進人工智能視頻監控發揮價值的核心技術。大數據可以通過深度學習開展多種計算,探究常發生治安事件的時間和地點、實現風險的和預測與評估,以便警方合理安排警力,提升城市整體安全水平。
智慧城市建設少不了“智慧之眼”
監控智能化已成行業發展趨勢,其應用給各行業的安全監管提供了便捷性保障,海量的視頻數據挖掘也成為城市管理部門提升其決策效率和精準度的有力輔助。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提高,能夠通過各種業務模型對視頻內信息進行智能分析識別,整合社會資源信息,建立起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云服務平臺,保障智慧城市項目順利落地。此外,還能夠根據業務需求,為教育、金融等社會單位機構,甚至普通消費者提供視頻大數據應用服務??偠灾?,基于智能視頻應用的監控視頻大數據將成為智慧城市各個領域實現“智慧化”的關鍵支撐。
- 上一篇:國家聚焦網絡安全 家庭安防設備亦需當心 2019/9/23
- 下一篇:監控攝像頭需求升級勢頭正勁 智能家居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9/9/16